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池州学院
池州学院是一所工学、管理学为主,文、理、经济、艺术、教育、法、历史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千载诗人地”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池州市,是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始建于1977年,初为安徽劳动大学池州地区专科班,1980年定名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原池州工业学校并入,2002年原安徽省经贸学校并入,2007年升格为池州学院,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成为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秉承“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校训,坚持“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能力导向、素养为基、专长分流、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走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学校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面积4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纸质图书141万余册,电子图书95万余种,纸质期刊319种,数据库32个。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教学单位),备案本科专业54个,基本形成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集群,建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专任教师77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66人,博士、硕士学位74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共5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约18000人。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三位一体”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等25个。池州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自2013年开园以来,有70余个创业项目孵化成功,其中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有6家。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余项。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校坚持“以特色科研打造科研特色”。拥有2个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建有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近年来,获批国家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共12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500余项。获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著作类)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2年,家风教育和劳动教育双双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与池州市委市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开创了省属高校与属地政府联合议事机制的先河。作为池州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学校扮演着“地方智库”的作用,成为“携手池州的共建人、生态池州的规划人、旅游池州的设计人、文化池州的发掘人、经济池州的助力人、服务池州的行动人”。组建乡村振兴学院、池州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半导体现代产业学院、新材料与绿色化工现代产业学院、数智商务现代产业学院、旅游现代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依托地方家风文化资源建成池州学院家风文化馆,成立家风文化研究中心,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化、个性化、本土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家风文化馆成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基地。持续不断地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滋养校园文化,积极打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涌现出“安徽省首届道德模范”王玉、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吴凯龙、第四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潘世鹏、“池州好人”李义涵、“宣城好人”吴昊等先进道德模范。建设千米“校友大道”,宣传校友事迹、汇聚榜样力量。打造“教学节”,推行青年教师入职宣誓、拜师和“最美教师”评选等活动,在校内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加拿大、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师生国际交流,提高人才培养、学术、科研国际化水平。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重视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申报“一带一路”“双百”等计划项目,2023年,首次招录4名外国留学生。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第686名/E
综合实力
第746名/E-
择校顺序
省份第29名/安徽省
学校类型第106名/师范
学校参考类文理类
升学率
第699名

E
新生质量
第770名

E-
就业质量
第690名

E
薪酬
第546名

D
教师水平
第724名

E
教师绩效
第734名

E-
论文质量
第716名

E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86
E
030102
知识产权
58
D+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292
E-
040106
学前教育
158
D+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86
C+
040207
休闲体育
28
C+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12
E
050201
英语
604
E-
050204
法语
116
E-
050262
商务英语
137
D+
050303
广告学
155
E
050306
网络与新媒体
152
D
060101
历史学
231
E-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412
E
070302
应用化学
292
E+
070501
地理科学
122
E+
0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79
D
071102
应用心理学
224
E-
071201
统计学
184
E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07
E
080403
材料化学
122
E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63
E
08041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128
E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35
E
080704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00
E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99
E
0807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22
E+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22
E
080903
网络工程
180
E+
080907
智能科学与技术
140
E-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53
C
081201
测绘工程
107
E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65
E-
082502
环境工程
295
E-
12010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40
E
120202
市场营销
238
D+
120204
财务管理
272
D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13
E+
120207
审计学
92
E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91
E+
120404
土地资源管理
84
E
120801
电子商务
169
D+
120901
旅游管理
158
C
120902
酒店管理
61
C
130202
音乐学
256
E+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94
D
130310
动画
144
E
130401
美术学
250
E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36
C
130503
环境设计
313
D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403
E
0301
法学类
396
E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324
E-
0401
教育学类
295
E
0402
体育学类
228
D+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487
E-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566
E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298
D
0601
历史学类
244
E-
0701
数学类
494
E
0703
化学类
414
E
0705
地理科学类
168
D+
0711
心理学类
276
E-
0712
统计学类
293
E+
0802
机械类
416
E
0804
材料类
318
D
0806
电气类
330
E+
0807
电子信息类
435
D
0809
计算机类
479
D
0812
测绘类
104
D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408
E-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518
E-
1202
工商管理类
384
D+
1204
公共管理类
458
E-
1208
电子商务类
206
D
1209
旅游管理类
139
C+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382
E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183
C
1304
美术学类
330
E
1305
设计学类
405
D
学科门类排名
2025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