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绵阳师范学院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中国科技城、李白出生地——全国文明城市绵阳市。春秋更迭,爝火薪传。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6年被列入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硕士授权优先建设单位;作为部省协同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高校,2023年高质量完成审核评估工作。建校以来,学校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弘文励教,止于至善”的教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学风。黄钟轻叩,九皋鸿渐。学校现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现有16个二级学院,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2个职业教育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23人,其中高级职称524人、博士学位教师401人,占32.78%,硕士学位占84.87%,双师型占43%,生师比16:1。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青年)学者2人,全职聘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峨眉计划专家、省万人、四川突出贡献专家等省市级称号性人才49人次。“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绵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33人次,入选四川省高校师德典型代表2人。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高等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9500余人。弘文励教,止于至善。学校立足“教学型、地方型、应用型、师范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1门;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项目42项,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省级应用示范专业6个,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4门,立项国家级、省级“四新”项目7项,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荣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示范团队4个、示范课程19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研成果丰硕,近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学校15个师范专业全面接受教育部专家进校开展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考查,已有12个专业“有条件通过”认证。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学校构建创新教育优秀师资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建有中国科协创新工作室、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近五年,学生在“学科竞赛”“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近2400项次,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立项1030余项。教学相长,服务地方。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构建“一山一水一城”科研格局,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6个、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家。“环境科学与工程”被列为四川省贡嘎计划重点建设学科。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79项,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7项,市级哲学社科类成果奖206项。与省内外70余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助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近三年培训中小学教师达2万余人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着力培育校园文化,开展主题教育月、节庆日活动和“一院一品”建设。收集整理国家、省非遗项目传承人口述史料600余项,“‘一主两类五场’馆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推选展示优秀奖;“梦之声”合唱团多次赴省内外演出;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风采节、志愿者服务等系列品牌活动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了“博、雅、趣、活”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文明校园”称号。开放办学,接轨国际。学校本着“共创共赢、共建共享、兼容并包、多元共融”的思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主动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弦歌颂雅,风华赓续。当前,学校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按照“三步走”战略,奋进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第520名/D
综合实力
第598名/E+
择校顺序
省份第21名/四川省
学校类型第70名/师范
学校参考类综合类
升学率
第543名

D
新生质量
第503名

D
就业质量
第564名

D
薪酬
第669名

E
教师水平
第719名

E
教师绩效
第680名

E
论文质量
第635名

E+
历史排名
2025
滑动查看更多历史排名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
第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09
数字经济
104
D
030302
社会工作
186
E+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155
D+
040106
学前教育
121
C
040107
小学教育
144
D+
040201
体育教育
131
C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91
C
050101
汉语言文学
277
D+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00
E+
050107
秘书学
81
E+
050201
英语
315
C
050203
德语
85
E-
050302
广播电视学
107
E+
060101
历史学
151
D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16
D
070201
物理学
203
E+
070301
化学
228
E+
070302
应用化学
300
E
070501
地理科学
104
D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33
D
071001
生物科学
207
E+
071002
生物技术
254
E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59
D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81
E+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185
E+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219
E-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37
E
0807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27
E+
080717
人工智能
328
E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64
E
080904
信息安全
97
E
080905
物联网工程
307
E
080906
数字媒体技术
151
E-
081202
遥感科学与技术
54
E+
082501
环境科学与工程
31
D
082802
城乡规划
133
E+
082803
风景园林
111
E+
083002
生物制药
71
D+
090502
园林
72
D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35
E+
120207
审计学
51
C
120601
物流管理
211
D
120901
旅游管理
311
E
130202
音乐学
129
C+
130204
舞蹈表演
70
D+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47
B
130401
美术学
133
C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15
D
130503
环境设计
284
D+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136
E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
经济学类
317
E+
0303
社会学类
239
E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188
D+
0401
教育学类
181
D+
0402
体育学类
148
C+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295
D+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521
E+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393
E
0601
历史学类
188
E+
0701
数学类
407
E+
0702
物理学类
320
E+
0703
化学类
361
E+
0705
地理科学类
113
C
0710
生物科学类
283
D
0711
心理学类
175
D
0802
机械类
389
E+
0804
材料类
438
E-
0806
电气类
357
E
0807
电子信息类
509
E+
0809
计算机类
566
E
0812
测绘类
133
E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346
E+
0828
建筑类
177
D+
0830
生物工程类
210
E+
0905
林学类
84
D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478
E
1202
工商管理类
650
E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287
E+
1209
旅游管理类
361
E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207
C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198
D+
1304
美术学类
199
D+
1305
设计学类
370
D+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