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学校办学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成立的省立镇南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师范教育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楚雄市,距云南省会昆明100余公里,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学校2009年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学校“民族学”入选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4年被教育部列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国家级项目单位。2015年获批为云南省地方大学应用型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2016年“教育学”入选云南省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建设项目,同年被云南省委高校工委授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学校”荣誉称号,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同年获授为云南省具有公费师范生招生和培养资格的师范院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同年获批“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德育研究中心”建设单位,2021年被遴选为云南省具有地方优师专项计划招生资格的两所学校之一,2022年学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与思想政治教育”入选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新学科培育计划)。迄今,已为社会培养了八万多毕业生,自有第一届毕业生以来,学校连续十二年荣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连续十四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5181人。目前有10个二级学院,共开设5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5个,云南省支持建设本科高校新兴专业1个;在学科建设方面,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1个,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省级立项培育建设学科3个,校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8个;在教学成果方面,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获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共30类335项,学生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励494项,省级奖励1537项;在课程建设方面,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29门。学校秉承人才强校理念,大力引进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791人,其中专任教师654人,教授74人、副教授184人,博士120人,硕士480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兴滇英才”产业创新人才1人,“兴滇英才”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兴滇英才青年人才5人,省卓越青年教师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3人,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兴楚科技领军人才4人,州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从2013年起先后与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博导1人,硕导48人,累计联合培养研究生53余名。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不断提升科研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迄今,主持承担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6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30余项,其它科研项目1700余项;建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6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云南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社科基地工作站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3个,校级科研机构45个;科研成果获厅及其以上奖励10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00余项;学校设有“雁峰论坛”和“雁山学人讲坛”等学术交流平台,每年主办或承办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高水平学术讲座多场。学校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搭建了以“十个一”为主题的“10+1”育人辅助平台,创设了主题鲜明的文化月活动,成立了校级各类学生社团,目前有社团48个,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活动和各具特色的艺术活动近400场。学校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及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省级创业孵化平台。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省“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荣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项近500项。国际合作方面,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新加坡等国家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人员互访、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合作办学等方式开拓办学视野,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国内合作方面,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与地方合作方面,学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属地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在“融入”与“服务”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朝着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谱写楚雄师范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学校办学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成立的省立镇南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鲜明师范教育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楚雄市,距云南省会昆明100余公里,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学校2009年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学校“民族学”入选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14年被教育部列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国家级项目单位。2015年获批为云南省地方大学应用型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2016年“教育学”入选云南省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建设项目,同年被云南省委高校工委授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学校”荣誉称号,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同年获授为云南省具有公费师范生招生和培养资格的师范院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同年获批“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德育研究中心”建设单位,2021年被遴选为云南省具有地方优师专项计划招生资格的两所学校之一,2022年学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与思想政治教育”入选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新学科培育计划)。迄今,已为社会培养了八万多毕业生,自有第一届毕业生以来,学校连续十二年荣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连续十四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5181人。目前有10个二级学院,共开设5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5个,云南省支持建设本科高校新兴专业1个;在学科建设方面,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云南省一流建设学科1个,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省级立项培育建设学科3个,校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8个;在教学成果方面,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获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共30类335项,学生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励494项,省级奖励1537项;在课程建设方面,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29门。学校秉承人才强校理念,大力引进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791人,其中专任教师654人,教授74人、副教授184人,博士120人,硕士480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兴滇英才”产业创新人才1人,“兴滇英才”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兴滇英才青年人才5人,省卓越青年教师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3人,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兴楚科技领军人才4人,州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从2013年起先后与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博导1人,硕导48人,累计联合培养研究生53余名。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不断提升科研服务学科专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迄今,主持承担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6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30余项,其它科研项目1700余项;建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6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5个,云南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社科基地工作站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3个,校级科研机构45个;科研成果获厅及其以上奖励10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00余项;学校设有“雁峰论坛”和“雁山学人讲坛”等学术交流平台,每年主办或承办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高水平学术讲座多场。学校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搭建了以“十个一”为主题的“10+1”育人辅助平台,创设了主题鲜明的文化月活动,成立了校级各类学生社团,目前有社团48个,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活动和各具特色的艺术活动近400场。学校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及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省级创业孵化平台。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省“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荣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项近500项。国际合作方面,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新加坡等国家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人员互访、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合作办学等方式开拓办学视野,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国内合作方面,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与地方合作方面,学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属地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在“融入”与“服务”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朝着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谱写楚雄师范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
指标体系
2024
中国大学排名

720/E
综合实力
779/E-
择校顺序
省份16/云南省
学校类型120/师范
学校参考类综合类
升学率
744

E-
新生质量
691

E
就业质量
757

E-
薪酬
733

E-
教师水平
754

E-
教师绩效
759

E-
论文质量
684

E
历史排名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排行
名






专业排名
2024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01
金融学
275
E-
020402
贸易经济
31
E
030302
社会工作
256
E-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181
D
040102
科学教育
45
D
040103
人文教育
8
C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42
E-
040106
学前教育
210
E+
040107
小学教育
72
B
040109
华文教育
5
E
040201
体育教育
243
E+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99
E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16
E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69
E
05010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33
E-
050201
英语
429
D
050220
泰语
25
D
050261
翻译
233
E-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44
D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381
E-
070201
物理学
184
D
070301
化学
267
E
070501
地理科学
123
E+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68
E
0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121
E
071002
生物技术
288
E-
071102
应用心理学
219
E
071202
应用统计学
170
E
08050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125
E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03
E-
0807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95
E-
080717
人工智能
336
E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00
E-
080903
网络工程
245
E
080906
数字媒体技术
159
E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78
E-
082706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16
E
082711
食用菌科学与工程
2
E+
082802
城乡规划
181
E-
090102
园艺
105
E-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71
E-
120201
工商管理
398
E-
120202
市场营销
471
E-
120203
会计学
433
E-
120204
财务管理
432
E-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60
E
120902
酒店管理
150
E
120904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28
E+
130201
音乐表演
189
E
130202
音乐学
257
E+
130401
美术学
248
E
130405
书法学
56
C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89
E+
130503
环境设计
416
E
130507
工艺美术
53
D
专业类排名
2024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
金融学类
458
E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465
E-
0303
社会学类
283
E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209
D
0401
教育学类
102
B
0402
体育学类
304
D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444
E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614
E
0701
数学类
379
D
0702
物理学类
318
E+
0703
化学类
445
E
0705
地理科学类
186
D
0710
生物科学类
405
E-
0711
心理学类
217
E+
0712
统计学类
341
E
0805
能源动力类
226
E
0806
电气类
407
E-
0807
电子信息类
594
E-
0809
计算机类
640
E-
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295
E
0828
建筑类
315
E-
0901
植物生产类
157
E-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552
E-
1202
工商管理类
615
E
1204
公共管理类
496
E-
1209
旅游管理类
359
E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386
E
1304
美术学类
230
D+
1305
设计学类
519
E
学科门类排名
2024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