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青岛理工大学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53年,先后隶属原重工业部、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先后历经山东冶金学院、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时期,2004年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5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现辖黄岛、市北、临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60.7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09.4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266.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6.72亿元。学校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7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学科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共有6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2991人。土木工程获批省高峰学科、机械工程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ESI全球排名前1%;34个专业入选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拥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5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4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有教职工2598人。其中专任教师17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1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3人。有全职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级工程人才等1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等9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4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教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84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境)外10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获批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赫尔大学、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德国莱布尼兹汉诺威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等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内287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合作。学校坚守初心使命,建校7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7万名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位列省内高校前茅;服务国家战略,一批攻关研究成果应用于高原列车、C919大飞机、北京冬奥会、探月工程、天问一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助推山东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胶东国际机场、沿海高铁、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学校履行社会责任,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发展,2006年设立临沂校区,设置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现有在校生7340人,累计培养各类人才3.5万人,为革命老区发展做出了理工贡献,体现了理工担当。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理工精神,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力培养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青岛、服务山东、辐射全国,服务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理工人正肩负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53年,先后隶属原重工业部、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先后历经山东冶金学院、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时期,2004年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5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现辖黄岛、市北、临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60.7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09.4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266.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6.72亿元。学校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7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学科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共有6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2991人。土木工程获批省高峰学科、机械工程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ESI全球排名前1%;34个专业入选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拥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5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4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有教职工2598人。其中专任教师17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17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3人。有全职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级工程人才等1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等9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4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教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84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境)外10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获批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赫尔大学、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德国莱布尼兹汉诺威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等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内287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合作。学校坚守初心使命,建校7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7万名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位列省内高校前茅;服务国家战略,一批攻关研究成果应用于高原列车、C919大飞机、北京冬奥会、探月工程、天问一号、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助推山东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胶东国际机场、沿海高铁、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学校履行社会责任,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发展,2006年设立临沂校区,设置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现有在校生7340人,累计培养各类人才3.5万人,为革命老区发展做出了理工贡献,体现了理工担当。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理工精神,坚定不移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力培养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青岛、服务山东、辐射全国,服务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理工人正肩负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理工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展开
指标体系
2024
中国大学排名
世界大学排名
研究生院排名

260/C
综合实力
省份13/山东省
学校类型理工
学校参考类69/工学类
历史排名
2025
研究生院排名
2025研究生院综合排行
名






专业排名
2024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暂无数据
专业类排名
2024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2
应用经济学
213
E
0252
应用统计
178
E-
0256
资产评估
40
E-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262
D
0352
社会工作
120
D
0551
翻译
273
E
0552
新闻与传播
187
E
0702
物理学
166
E
0801
力学
59
D
0802
机械工程
73
C+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63
E-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144
D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141
E+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175
E-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29
E
0813
建筑学
37
E
0814
土木工程
38
B
0815
水利工程
56
E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60
E-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104
D+
0833
城乡规划学
43
D+
0834
风景园林学
55
E-
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
54
E
0854
电子信息
186
C
0855
机械
82
B
0856
材料与化工
169
D
0857
资源与环境
138
D+
0859
土木水利
36
B+
0861
交通运输
80
E+
0953
风景园林
82
E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84
E
1202
工商管理
243
E
1253
会计
185
D
1256
工程管理
159
E
1305
设计学
61
C+
1351
艺术
120
C+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