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浙江师范大学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2023年入选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拥有金华校区(校本部)、杭州萧山校区、杭州西湖校区、兰溪校区等4个校区,25个学院(含独立学院),拥有金华市中医医院等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9000人(含独立学院),研究生9900人(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1264人),留学生1270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1万余人。作为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浙江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综合性、高水平、特色鲜明”发展方向,锚定特色鲜明的一流研究型大学远景目标,实施“三步走”战略安排,遵循“六个先行”行动指南,落实“八大工程”任务举措,统筹推进“1368”总体布局,努力构建高质量办学体系,打造卓越人才培养示范地、区域创新发展策源地、服务国家战略举措新高地。办学概况(数据截至2024年10月)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学校现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拥有国家级课程40门,国家规划教材25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2个,入选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累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6项,自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近40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其中有21万奋战在教育系统,近一半浙江省在职特级教师和省一级重点中学校长毕业于我校。学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稳居浙江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9000人(含独立学院),中国研究生10755人(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1497人),留学研究生1400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1万余人。学科门类齐全,现有71个本科专业,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9大学科门类。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动植物学、一般社会科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5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课程4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师资结构合理,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欧洲科学院、乌克兰、加拿大院士5人,国家级特优人才26人,省级特优人才38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7人,国家、省突出贡献专家8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46项(含5项我校为合作单位奖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科学技术)7项、全国教科规划优秀成果奖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6个(文科35个),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文科4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社培育实验室1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2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学校立足浙中,深化与金华战略合作,积极助推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学校与5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成立了全国首个聚焦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70余所国(境)外大学开展了100余个校际学生交流学习项目。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非洲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执行单位,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学校入选“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和首批省级国际人文交流基地,是“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选拔培训中心”。在海外建有4所孔子学院、1个独立孔子课堂和3个中文教学中心,是全国唯一6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的地方高校。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2023年入选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拥有金华校区(校本部)、杭州萧山校区、杭州西湖校区、兰溪校区等4个校区,25个学院(含独立学院),拥有金华市中医医院等附属医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9000人(含独立学院),研究生9900人(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1264人),留学生1270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1万余人。作为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浙江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综合性、高水平、特色鲜明”发展方向,锚定特色鲜明的一流研究型大学远景目标,实施“三步走”战略安排,遵循“六个先行”行动指南,落实“八大工程”任务举措,统筹推进“1368”总体布局,努力构建高质量办学体系,打造卓越人才培养示范地、区域创新发展策源地、服务国家战略举措新高地。办学概况(数据截至2024年10月)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学校现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拥有国家级课程40门,国家规划教材25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2个,入选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累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6项,自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近40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其中有21万奋战在教育系统,近一半浙江省在职特级教师和省一级重点中学校长毕业于我校。学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稳居浙江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9000人(含独立学院),中国研究生10755人(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1497人),留学研究生1400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1万余人。学科门类齐全,现有71个本科专业,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等9大学科门类。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动植物学、一般社会科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5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课程4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师资结构合理,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欧洲科学院、乌克兰、加拿大院士5人,国家级特优人才26人,省级特优人才38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7人,国家、省突出贡献专家8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46项(含5项我校为合作单位奖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科学技术)7项、全国教科规划优秀成果奖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6个(文科35个),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文科4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社培育实验室1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2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学校立足浙中,深化与金华战略合作,积极助推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学校与5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成立了全国首个聚焦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70余所国(境)外大学开展了100余个校际学生交流学习项目。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非洲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执行单位,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学校入选“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和首批省级国际人文交流基地,是“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选拔培训中心”。在海外建有4所孔子学院、1个独立孔子课堂和3个中文教学中心,是全国唯一6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的地方高校。
展开
指标体系
2024
中国大学排名
世界大学排名
研究生院排名

137/B
综合实力
省份4/浙江省
学校类型师范
学校参考类29/综合类
历史排名
2025
研究生院排名
2025研究生院综合排行
名






专业排名
2024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暂无数据
专业类排名
2024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2
应用经济学
168
D
0301
法学
165
E+
0302
政治学
47
D
0303
社会学
42
C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117
C+
0351
法律
153
D+
0352
社会工作
45
B
0401
教育学(一级学科)
18
B+
0402
心理学
19
B+
0403
体育学
61
D+
0451
教育
13
A
0452
体育
50
B
0453
汉语国际教育
26
B+
0454
应用心理
17
B+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33
B+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63
B
0551
翻译
67
B
0602
中国史
48
C+
0603
世界史
34
C
0701
数学
33
B+
0702
物理学
91
C
0703
化学
46
B+
0705
地理学
42
C
0710
生物学
108
C
0713
生态学
74
D
0802
机械工程
111
D+
0803
光学工程
56
D+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
E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5
C+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97
C
0854
电子信息
129
C+
0855
机械
128
C
0856
材料与化工
182
D
0857
资源与环境
103
C
0861
交通运输
82
E+
1202
工商管理
136
D+
1204
公共管理
86
C+
1254
旅游管理
63
C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24
B
1303
戏剧与影视学
48
E+
1304
美术学
33
B
1305
设计学
81
C
1351
艺术
53
B+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