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
×
i
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南昌大学
Nanchang University
211双一流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3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264.54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学校前身江西医学院、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分别溯源于1921年创建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和1958年创建的江西工学院。199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南昌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与原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08年10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2月,《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有42个教学单位,13个学科门类、91个本科招生专业,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设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以食品科学为主)进入全球排名前0.369%;食品学科在“US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居第7位。学校本部现有在编教职工4235人(其中专任教师2687人,高级职称158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等国家级人才126人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近年来,学校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工人先锋号”-工程力学实验中“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一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等先进集体;3人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评“全心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获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涌现出了江风益、谢明勇、张伟、祝新根、邹德凤等为代表的一批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江西省模范教师”王雨、“博导妈妈”石秋杰用生命诠释了南昌大学教师“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四爱”精神。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5900余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300余人;各类研究生18400余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20余人。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三制、三化、三融合”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学科交又融合为特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入选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1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6项,其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日”4项、“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1项。入选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作品2个,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国觉建工作样板支部”6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个、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3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国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和本科教学的优先地位,对接教育部“双万”计划,获批5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3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敦学成果奖二等奖7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江西主节点单位,是江西唯一参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H建设的高校,2019-2023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第1名,2019-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和“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均位列第14名。历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3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共获30枚金奖。1名研究生获得2022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并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夺冠目打破赛事纪录。学校现有国家级、部省级理工医类科技平台共85个(不含附属医院),其中包含1个全国重点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技术应用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医药类平台;有部级人文社科类平台共28个,其中包含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1个中央网信办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1个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以及25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地。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服务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教学平台。学校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江风益院士团队“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自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的一等奖),之后又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不断突破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助力江西打造“南昌光谷”。2019年,经中国照明学会鉴定,高光效黄光、绿光LED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等5项成果中,有4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谢明勇院士团队“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立足江西省特色农产品资源,在益生菌发酵果蔬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形成示范效应,建立了我国首个果蔬发酵专用菌种库。校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在铁电化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在Science等高质量期刊上发表文章,并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直接经费连续七年突破亿元大关。2017年以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日7项,重点项目12项,学校被列入首批国家高校科“稻渔工程”团队服务乡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稻渔工程”团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23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建立了中德联合研究院、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食品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与排罗斯高校共建了江西省首个微语中心,与英国伦敦玛而女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效益及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学校分别在法国、西班牙与印度尼西亚设立了4个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在俄罗斯设立了汉语研究中心。学生国际交流渠道不断拓宽,近几年共有5000余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迈入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站在新的起点,南昌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动思想再解放、目标再明确、能力再提升、作风再转变、力量再凝聚,积极落实“人才强校、特色创新、产教融合”三大战略,朝着创建具有“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3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264.54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学校前身江西医学院、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分别溯源于1921年创建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和1958年创建的江西工学院。199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南昌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与原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08年10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2月,《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有42个教学单位,13个学科门类、91个本科招生专业,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设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以食品科学为主)进入全球排名前0.369%;食品学科在“US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居第7位。学校本部现有在编教职工4235人(其中专任教师2687人,高级职称158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等国家级人才126人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近年来,学校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工人先锋号”-工程力学实验中“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一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等先进集体;3人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评“全心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获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涌现出了江风益、谢明勇、张伟、祝新根、邹德凤等为代表的一批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江西省模范教师”王雨、“博导妈妈”石秋杰用生命诠释了南昌大学教师“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四爱”精神。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5900余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300余人;各类研究生18400余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20余人。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三制、三化、三融合”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学科交又融合为特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入选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1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6项,其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日”4项、“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1项。入选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作品2个,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国觉建工作样板支部”6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个、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3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国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和本科教学的优先地位,对接教育部“双万”计划,获批5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3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敦学成果奖二等奖7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江西主节点单位,是江西唯一参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H建设的高校,2019-2023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第1名,2019-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和“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均位列第14名。历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3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共获30枚金奖。1名研究生获得2022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并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夺冠目打破赛事纪录。学校现有国家级、部省级理工医类科技平台共85个(不含附属医院),其中包含1个全国重点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技术应用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医药类平台;有部级人文社科类平台共28个,其中包含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1个中央网信办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1个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以及25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地。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服务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教学平台。学校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江风益院士团队“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自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的一等奖),之后又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不断突破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助力江西打造“南昌光谷”。2019年,经中国照明学会鉴定,高光效黄光、绿光LED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等5项成果中,有4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谢明勇院士团队“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立足江西省特色农产品资源,在益生菌发酵果蔬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形成示范效应,建立了我国首个果蔬发酵专用菌种库。校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在铁电化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在Science等高质量期刊上发表文章,并荣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直接经费连续七年突破亿元大关。2017年以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日7项,重点项目12项,学校被列入首批国家高校科“稻渔工程”团队服务乡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稻渔工程”团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23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建立了中德联合研究院、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食品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与排罗斯高校共建了江西省首个微语中心,与英国伦敦玛而女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效益及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学校分别在法国、西班牙与印度尼西亚设立了4个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在俄罗斯设立了汉语研究中心。学生国际交流渠道不断拓宽,近几年共有5000余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迈入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站在新的起点,南昌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动思想再解放、目标再明确、能力再提升、作风再转变、力量再凝聚,积极落实“人才强校、特色创新、产教融合”三大战略,朝着创建具有“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展开
指标体系
2024
中国大学排名
世界大学排名
研究生院排名
icon
72/B+
综合实力
省份1/江西省
学校类型综合
学校参考类16/综合类
历史排名
2025
研究生院排名
2025研究生院综合排行
西北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专业排名
2024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icon
暂无数据
专业类排名
2024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101
哲学(一级学科)
49
C+
0201
理论经济学
52
D+
0202
应用经济学
117
C
0251
金融
104
C
0252
应用统计
39
B
0301
法学
69
C+
0302
政治学
53
D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87
B
0351
法律
66
B
0352
社会工作
65
C+
0401
教育学(一级学科)
63
C
0402
心理学
52
C
0403
体育学
65
D
0451
教育
64
C+
0452
体育
68
C+
0453
汉语国际教育
47
B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60
C+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198
E
0503
新闻传播学
29
B
0551
翻译
183
D+
0552
新闻与传播
33
B+
0553
出版
14
C
0602
中国史
58
C
0701
数学
70
B
0702
物理学
74
C+
0703
化学
59
B
0710
生物学
51
B
0713
生态学
65
D+
0714
统计学
31
B
0801
力学
56
D
0802
机械工程
92
C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55
B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60
D+
0808
电气工程
76
D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70
C+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90
C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7
C
0813
建筑学
61
E+
0814
土木工程
78
C
0815
水利工程
32
C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58
C+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59
B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10
A
0839
网络空间安全
60
E+
0854
电子信息
64
B+
0855
机械
100
C+
0856
材料与化工
58
B
0857
资源与环境
73
B
0858
能源动力
80
C
0859
土木水利
85
C+
0860
生物与医药
26
B+
0908
水产
25
E+
0951
农业
42
C+
0953
风景园林
49
D+
1001
基础医学
32
B
1002
临床医学
36
B
1003
口腔医学
26
C+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31
C+
1006
中西医结合
52
E-
1007
药学
46
C+
1010
医学技术
44
E-
1011
护理学
25
C+
1053
公共卫生
32
C+
1054
护理
32
B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77
C+
1202
工商管理
101
C+
1204
公共管理
71
B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38
E
1253
会计
124
C
1254
旅游管理
44
C+
1255
图书情报
34
C
1256
工程管理
69
C+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73
E
1303
戏剧与影视学
20
C+
1304
美术学
63
D+
1305
设计学
67
C+
1351
艺术
162
C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
×
i
确认购买
img
icon会员专属权益
icon
解锁院校对比
icon
免费下载会员报告
icon
获取最新分析报告
开通会员
元购买
!
×
i
icon
会员开通成功
会员有效期至
!
×
i
去支付
!
×
i
icon
会员开通成功
会员有效期至
!
×
i
!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