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鞍山师范学院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Liaoning China
鞍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坐落于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享有“中华宝玉之乡”“祖国钢铁之都”“奥运冠军之城”美誉的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辽宁省鞍山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3年升格为本科,200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019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博雅兼上、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遍布祖国的各条战线。学校占地面积75余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37万平方米。设有1个学部,17个学院(系),1个附属中学。固定资产总值近4.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3亿元。图书馆藏书118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72人,其中专任教师843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市地方领军人才3人,市突出贡献专家2人,市杰出专家1人,市高端人才101人。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省级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省优秀教师6人。学校现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硕士)、招生领域11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38个、高职专科招生专业8个,涵盖教育、文、理、艺术、管理、工、法、历史8个学科门类。本专科生招生省份29个。各类在校学生230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教育硕士研究生近300人、普通本科生近12000人、普通专科生近3000人,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4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教育部教职委重点建设课程2门,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6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3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省级优秀教材14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近五年来,获批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5项,省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60项,省级虚拟教研室试建设试点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我校获批全国工商联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单位、辽宁省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学校现有高水平省级科研平台基地6个(辽宁省天然产物活性分子开发及利用重点实验室、鞍山师范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辽宁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基地、辽宁省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基地、辽宁工业文化理论与发展研究基地)。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47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数590余篇,授权专利53项,多位教师获辽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由学校主办的《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在全国发行。学校坚持“一体两翼”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坚定不移把教师教育作为实现学校奋斗目标、提升办学声誉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为辽宁省幼儿园师资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凤凰教育集团、中兴通讯、达内集团、中软国际教育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成立了社会治理学院、健康产业学院,积极与区域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对接,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学校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构建“面向需求、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近来年,学校先后获得“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百优创业社团”“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公开发表论文及各类科技大赛获奖数量逐年增加,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数量和级别不断攀高,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学校充分挥人文艺术学科优势,助力区域城市文化建设。依托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国学中心、里仁美术馆,开展千山文化、北方陶瓷、鞍山评书传承、工业遗产、鞍山地方史等区域特色文化的研究、整理、传播工作。对鞍山矿山、矿坑、废旧高炉等工业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设计,助力鞍钢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校在国家开放大局中谋划新作为,着力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接收院校、中文考试考点和辽宁省高校国际化水平评估试点学校,学校累计培养来自49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5000多人。学校先后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海外高校和27个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交流范围涵盖六大洲,在推动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构建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办学体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成立“国际汉语言文化中心”,聘请“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等学科发展与硕士点建设,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近年来,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是全国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副主席单位、“三北”地区高师院校协作单位、辽宁省文化艺术交流基地、辽宁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辽宁省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学校还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共育基地”“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为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数据截至2024年9月18日)
鞍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坐落于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享有“中华宝玉之乡”“祖国钢铁之都”“奥运冠军之城”美誉的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辽宁省鞍山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3年升格为本科,200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019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博雅兼上、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遍布祖国的各条战线。学校占地面积75余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37万平方米。设有1个学部,17个学院(系),1个附属中学。固定资产总值近4.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3亿元。图书馆藏书118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72人,其中专任教师843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市地方领军人才3人,市突出贡献专家2人,市杰出专家1人,市高端人才101人。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省级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省优秀教师6人。学校现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硕士)、招生领域11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38个、高职专科招生专业8个,涵盖教育、文、理、艺术、管理、工、法、历史8个学科门类。本专科生招生省份29个。各类在校学生230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教育硕士研究生近300人、普通本科生近12000人、普通专科生近3000人,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4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教育部教职委重点建设课程2门,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6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3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省级优秀教材14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近五年来,获批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5项,省级各类教学研究项目60项,省级虚拟教研室试建设试点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我校获批全国工商联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单位、辽宁省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学校现有高水平省级科研平台基地6个(辽宁省天然产物活性分子开发及利用重点实验室、鞍山师范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辽宁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基地、辽宁省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基地、辽宁工业文化理论与发展研究基地)。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47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数590余篇,授权专利53项,多位教师获辽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由学校主办的《鞍山师范学院学报》在全国发行。学校坚持“一体两翼”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坚定不移把教师教育作为实现学校奋斗目标、提升办学声誉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为辽宁省幼儿园师资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凤凰教育集团、中兴通讯、达内集团、中软国际教育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成立了社会治理学院、健康产业学院,积极与区域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对接,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学校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构建“面向需求、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近来年,学校先后获得“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百优创业社团”“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公开发表论文及各类科技大赛获奖数量逐年增加,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数量和级别不断攀高,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学校充分挥人文艺术学科优势,助力区域城市文化建设。依托刘兰芳艺术研究中心、国学中心、里仁美术馆,开展千山文化、北方陶瓷、鞍山评书传承、工业遗产、鞍山地方史等区域特色文化的研究、整理、传播工作。对鞍山矿山、矿坑、废旧高炉等工业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设计,助力鞍钢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校在国家开放大局中谋划新作为,着力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接收院校、中文考试考点和辽宁省高校国际化水平评估试点学校,学校累计培养来自49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5000多人。学校先后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海外高校和27个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交流范围涵盖六大洲,在推动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构建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办学体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成立“国际汉语言文化中心”,聘请“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等学科发展与硕士点建设,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近年来,学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是全国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副主席单位、“三北”地区高师院校协作单位、辽宁省文化艺术交流基地、辽宁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辽宁省首批劳动教育示范校。学校还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共育基地”“辽宁省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为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数据截至2024年9月18日)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730/E
综合实力
714/E
择校顺序
省份36/辽宁省
学校类型126/师范
学校参考类综合类
升学率
680

E
新生质量
607

E+
就业质量
712

E
薪酬
775

E-
教师水平
716

E
教师绩效
764

E-
论文质量
611

E+
历史排名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排行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30302
社会工作
245
E-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170
D+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37
E-
040106
学前教育
95
C+
040107
小学教育
185
E+
040201
体育教育
292
E-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12
E-
040207
休闲体育
71
E
050101
汉语言文学
400
E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57
E-
050201
英语
349
D+
050205
西班牙语
67
E-
050207
日语
280
E+
050301
新闻学
239
E-
050306
网络与新媒体
207
E
060101
历史学
229
E-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91
E
070201
物理学
222
E
070301
化学
219
E+
070302
应用化学
323
E
070501
地理科学
160
E-
071001
生物科学
235
E
071102
应用心理学
226
E-
071202
应用统计学
185
E-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151
E-
0807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59
E-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85
D+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96
E-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247
E-
082707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10
E
120108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150
E-
120202
市场营销
424
E-
120203
会计学
442
E-
120410
健康服务与管理
79
E-
120414
养老服务管理
20
E-
120501
图书馆学
18
E-
120901
旅游管理
140
C
120902
酒店管理
124
E
130201
音乐表演
137
D
130202
音乐学
303
E
130401
美术学
244
E+
130404
摄影
43
E-
130405
书法学
72
D+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505
E-
130503
环境设计
496
E-
130504
产品设计
278
E-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303
社会学类
285
E-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213
D
0401
教育学类
161
C
0402
体育学类
338
E+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436
E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471
D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427
E
0601
历史学类
241
E-
0701
数学类
455
E+
0702
物理学类
336
E
0703
化学类
336
D
0705
地理科学类
277
E-
0710
生物科学类
345
E
0711
心理学类
263
E-
0712
统计学类
367
E-
0807
电子信息类
649
E-
0809
计算机类
562
E+
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295
E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530
E-
1202
工商管理类
701
E-
1204
公共管理类
464
E-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52
E-
1209
旅游管理类
125
B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327
E+
1304
美术学类
175
C
1305
设计学类
598
E-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