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兰州城市学院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兰州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优化整合重组路易·艾黎1942年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1958年成立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而成的、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办学目标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列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校本部、培黎校区、城关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7.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86亿元。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6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7万余人。学校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对标“卓越工程师”“卓越教师”要求,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成城市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夯基固本,党建立校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获得“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个,培育创建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2个、“样板党支部”9个、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6名,创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甘肃省第一批新时代大中小学“双优”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立德树人,育才兴校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7个,涵盖工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服务城市类、教师教育类、工程技术类三大专业集群。拥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3门、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尊师重教,人才活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192人,其中教授109人、副教授354人、博士226人、硕士711人,兼职博(硕)导师80余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1人,硕士研究生423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辅导员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0人、“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飞天学者”青年学者3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7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2人,陇原青年英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5人。扎根陇原,科研强校学校现有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翻译中心、路易·艾黎研究中心、兰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37个研究院(所),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兰州市科普基地2个、高校省级新型智库1个。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4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10余篇。先后获得中央宣传部地方优秀外宣品印刷类一等奖、教育部与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自然科学奖、甘肃省专利奖、甘肃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励。合作交流,共赢荣校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际校所合作与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99个;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白俄罗斯格罗德诺扬卡·库帕拉国立大学等13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关系,成为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成员高校等国际合作平台。与华东师范大学等数10所国内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与省内7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全国12所石油高校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与安宁5所高校建立了战略联盟。2017年被教育部列为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学校,2020年与天津城建大学、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与甘肃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3年加入了大湾区产教联盟、黄河流域大学联盟,2024年与山东大学、航空工业万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弦歌不辍,文化润校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实施新时代文化铸魂工程,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第三批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首批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兰州片区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牵头单位、甘肃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当前,全校师生以建设城市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秉承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确立做大“城市”、做优“教育”、做强“工科”的办学思路,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城市规划与建设咨询智库、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
兰州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优化整合重组路易·艾黎1942年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1958年成立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而成的、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办学目标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列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校本部、培黎校区、城关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7.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86亿元。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6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7万余人。学校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对标“卓越工程师”“卓越教师”要求,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成城市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夯基固本,党建立校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获得“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个,培育创建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2个、“样板党支部”9个、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6名,创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甘肃省第一批新时代大中小学“双优”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立德树人,育才兴校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7个,涵盖工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服务城市类、教师教育类、工程技术类三大专业集群。拥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3门、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尊师重教,人才活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192人,其中教授109人、副教授354人、博士226人、硕士711人,兼职博(硕)导师80余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1人,硕士研究生423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辅导员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0人、“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飞天学者”青年学者3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7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2人,陇原青年英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5人。扎根陇原,科研强校学校现有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翻译中心、路易·艾黎研究中心、兰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37个研究院(所),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兰州市科普基地2个、高校省级新型智库1个。近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等高级别科研项目4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10余篇。先后获得中央宣传部地方优秀外宣品印刷类一等奖、教育部与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自然科学奖、甘肃省专利奖、甘肃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励。合作交流,共赢荣校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办学理念,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际校所合作与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99个;与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白俄罗斯格罗德诺扬卡·库帕拉国立大学等13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关系,成为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理事单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方成员高校等国际合作平台。与华东师范大学等数10所国内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与省内7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全国12所石油高校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与安宁5所高校建立了战略联盟。2017年被教育部列为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学校,2020年与天津城建大学、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与甘肃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3年加入了大湾区产教联盟、黄河流域大学联盟,2024年与山东大学、航空工业万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弦歌不辍,文化润校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实施新时代文化铸魂工程,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第三批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首批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兰州片区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牵头单位、甘肃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当前,全校师生以建设城市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秉承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确立做大“城市”、做优“教育”、做强“工科”的办学思路,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城市规划与建设咨询智库、工程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650/E+
综合实力
716/E
择校顺序
省份11/甘肃省
学校类型143/综合
学校参考类文理类
升学率
741

E-
新生质量
741

E-
就业质量
735

E-
薪酬
575

E+
教师水平
538

D
教师绩效
618

E+
论文质量
552

D
历史排名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排行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01
经济学
281
E-
030302
社会工作
222
E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239
E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22
E
040106
学前教育
108
C+
040107
小学教育
154
D
040201
体育教育
252
E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29
D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05
E+
050201
英语
571
E
050204
法语
113
E-
050261
翻译
166
E+
050301
新闻学
213
E
050306
网络与新媒体
148
D
060101
历史学
192
E+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406
E
070201
物理学
212
E+
070301
化学
224
E+
070501
地理科学
90
D+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132
E+
071102
应用心理学
206
E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88
E+
080208
汽车服务工程
60
D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196
E
080411
焊接技术与工程
31
D
08050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105
E+
080703
通信工程
303
E
080704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08
E-
080803
机器人工程
195
E+
080902
软件工程
387
E
080907
智能科学与技术
132
E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390
E+
081001
土木工程
342
E-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28
E+
081403
资源勘查工程
47
E
081502
石油工程
19
E-
081504
油气储运工程
26
E+
082502
环境工程
285
E
082801
建筑学
192
E
082802
城乡规划
159
E
120203
会计学
445
E-
120204
财务管理
402
E-
120207
审计学
90
E
120405
城市管理
42
E
120902
酒店管理
117
E+
120904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19
D+
130201
音乐表演
188
E
130202
音乐学
319
E-
130204
舞蹈表演
100
E
130208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30
C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129
E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126
E+
130401
美术学
294
E-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494
E-
130503
环境设计
494
E-
130504
产品设计
281
E-
130507
工艺美术
64
E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
经济学类
355
E
0303
社会学类
269
E-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283
E
0401
教育学类
165
C
0402
体育学类
403
E-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348
D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605
E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330
D
0601
历史学类
209
E
0701
数学类
529
E-
0702
物理学类
329
E
0703
化学类
396
E
0705
地理科学类
160
D+
0711
心理学类
236
E
0802
机械类
351
E+
0804
材料类
374
E
0805
能源动力类
200
E+
0807
电子信息类
537
E
0808
自动化类
364
E-
0809
计算机类
579
E
0810
土木类
365
E-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327
E+
0814
地质类
76
E
0815
矿业类
63
E+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345
E+
0828
建筑类
215
D
1202
工商管理类
611
E
1204
公共管理类
469
E-
1209
旅游管理类
305
E+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239
D+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235
D
1304
美术学类
360
E-
1305
设计学类
546
E
学科门类排名
2025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