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宿迁学院
宿迁学院坐落于享有“第一江山春好处”美誉的宿迁市,作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产物,学校在省市政府推动下,从2002年起与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合作举办本科教育,利用八校的优质资源,短短几年内成功办成万人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学校一度被誉为“全国闻名的高校新星”。2014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2018年,学校通过省学位办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制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开启转制发展新征程。2023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现有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农学等九大学科门类,设有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53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7万余人。学校现有4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3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品牌专业、16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培育点)、2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4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项目、20门省一流课程、10门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11部省重点教材/规划教材、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入选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联合建设单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专任教师近900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博士”培养人选等90余人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致用”的校训,办学以来,已向社会输送了十九届本科毕业生,共计60000余人,学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各项人才培养可比性指标均位于省内外同类型高校前列。近三年,学校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2023)国赛铜奖、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一等奖,江苏省赛优胜杯,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7300余人次,其中A类学科竞赛获奖490余项。有1600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880人考取公务员、教师编制、各级选调生等。学校坚持科创引领,与苏宿工业园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电子商务园等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与京东集团、洋河股份共建“京东现代产业学院”“洋河学院”;与近100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近三年,获批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酿酒原粮智慧生产与数字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12个省级科研平台,防震抗震科普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4个省级科普基地,宿迁市视觉检测与智能控制、宿迁市高性能复合材料等2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5项。学校坚持对外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3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师生互访、学分互认、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学校教育国际化愈加显著,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坚持综合治理,多次获评“江苏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新挑战孕育新机遇,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以校为家、学生为本、人才为要的“三为”办学理念,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力迎战硕士点,奋力拼搏创一流,为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而努力奋斗!
宿迁学院坐落于享有“第一江山春好处”美誉的宿迁市,作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产物,学校在省市政府推动下,从2002年起与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合作举办本科教育,利用八校的优质资源,短短几年内成功办成万人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学校一度被誉为“全国闻名的高校新星”。2014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2018年,学校通过省学位办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制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开启转制发展新征程。2023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现有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农学等九大学科门类,设有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53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十二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7万余人。学校现有4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3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品牌专业、16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培育点)、2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4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项目、20门省一流课程、10门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11部省重点教材/规划教材、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入选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联合建设单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现有专任教师近900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博士”培养人选等90余人次。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致用”的校训,办学以来,已向社会输送了十九届本科毕业生,共计60000余人,学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各项人才培养可比性指标均位于省内外同类型高校前列。近三年,学校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2023)国赛铜奖、江苏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一等奖,江苏省赛优胜杯,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7300余人次,其中A类学科竞赛获奖490余项。有1600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880人考取公务员、教师编制、各级选调生等。学校坚持科创引领,与苏宿工业园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电子商务园等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与京东集团、洋河股份共建“京东现代产业学院”“洋河学院”;与近100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近三年,获批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酿酒原粮智慧生产与数字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12个省级科研平台,防震抗震科普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4个省级科普基地,宿迁市视觉检测与智能控制、宿迁市高性能复合材料等2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5项。学校坚持对外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3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师生互访、学分互认、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学校教育国际化愈加显著,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坚持综合治理,多次获评“江苏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新挑战孕育新机遇,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以校为家、学生为本、人才为要的“三为”办学理念,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力迎战硕士点,奋力拼搏创一流,为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而努力奋斗!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647/E+
综合实力
638/E+
择校顺序
省份41/江苏省
学校类型142/综合
学校参考类理文类
升学率
547

D
新生质量
737

E-
就业质量
548

D
薪酬
482

D+
教师水平
683

E
教师绩效
570

E+
论文质量
682

E
历史排名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排行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09
数字经济
130
E
020309
互联网金融
12
D+
020310
金融科技
63
E-
030104
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
4
C+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266
E-
040106
学前教育
254
E
040107
小学教育
216
E
040201
体育教育
312
E-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01
D
050201
英语
374
D+
050207
日语
293
E
050303
广告学
164
E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463
E-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67
E
070201
物理学
265
E-
070301
化学
306
E-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94
E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29
D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49
D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149
D
080216
新能源汽车工程
30
E+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93
E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74
E
080703
通信工程
309
E
080717
人工智能
323
E
080801
自动化
258
E+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98
E+
080902
软件工程
312
E+
080905
物联网工程
255
E+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40
E
081001
土木工程
249
E+
081008
智能建造
94
E
081201
测绘工程
109
E
081802
交通工程
90
E-
082802
城乡规划
171
E-
082803
风景园林
123
E
083001
生物工程
222
E-
090502
园林
74
D
120103
工程管理
226
E
120111
应急管理
33
E
120202
市场营销
382
E
120203
会计学
403
E
120204
财务管理
355
E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248
E
120402
行政管理
235
E-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122
E-
120601
物流管理
254
E
120801
电子商务
194
D
130202
音乐学
246
E+
130401
美术学
223
E+
130503
环境设计
447
E
130504
产品设计
244
E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185
E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
经济学类
378
E-
0203
金融学类
345
D
0301
法学类
446
E-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309
E-
0401
教育学类
309
E
0402
体育学类
439
E-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421
E+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577
E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431
E-
0701
数学类
426
E+
0702
物理学类
376
E-
0703
化学类
485
E-
0802
机械类
285
D+
0804
材料类
370
E+
0807
电子信息类
425
D
0808
自动化类
302
E+
0809
计算机类
454
D
0810
土木类
294
E+
0812
测绘类
144
E-
0818
交通运输类
156
E-
0828
建筑类
260
E
0830
生物工程类
279
E-
0905
林学类
79
D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378
D
1202
工商管理类
467
D
1204
公共管理类
401
E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296
E
1208
电子商务类
270
E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378
E
1304
美术学类
332
E
1305
设计学类
516
E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