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巢湖学院
巢湖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创建于1977年,前身是巢湖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巢湖学院。2006年6月,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10月,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2月,获批重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373.41亩。设有15个二级学院,56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16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82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省级教坛新秀38人,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科研团队5个,硕士研究生导师100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29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49人。全日制在校生17052人。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5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9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6项。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支撑人才培养办学理念。材料科学与工程、体育学2个学科入选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立项建设名单,优先建设体育、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等11个重点(建设)学科。现有“安徽省高效智能光伏组件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高频软磁及陶瓷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流程工业数字化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环巢湖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新型光电系统设备与驱动优化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科研平台、“安徽文艺评论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业陶瓷制备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厅级科研平台、“安徽排球学院”“安徽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2个厅级教育实践平台、“巢湖学院生物信息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研究所”等校级平台33个。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件。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制定实施服务支撑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行动方案和服务环巢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提升计划,先后与安巢经开区、巢湖市政府、合肥市体育局、皖维集团等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7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近2亿元。60余项成果获领导批示或被政府采纳推广,其中《巢湖综合治理的法治路径》等6项成果获省委领导肯定批示,《关于提升经营性扶贫资产运营绩效的建议》等5项成果被中央部委采纳。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发展。积极拓展和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先后与韩国、美国、爱尔兰、马来西亚等国家18个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中部中西部合作举办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3+1合作项目。积极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常州大学、嘉兴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省内外9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学校坚持“德学并举、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建校以来,累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8万多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年来,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奖项3746项,其中国家级697项。1名学生荣获爱尔兰教育部颁发的“2022-2023年国际学生大使”称号,1名毕业生喜获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2名学生荣登《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6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立足合肥市、扎根环巢湖、服务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发展道路,深化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巢湖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创建于1977年,前身是巢湖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巢湖学院。2006年6月,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10月,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2月,获批重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373.41亩。设有15个二级学院,56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16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82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省级教坛新秀38人,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科研团队5个,硕士研究生导师100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29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49人。全日制在校生17052人。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5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9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6项。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支撑人才培养办学理念。材料科学与工程、体育学2个学科入选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立项建设名单,优先建设体育、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等11个重点(建设)学科。现有“安徽省高效智能光伏组件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高频软磁及陶瓷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流程工业数字化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环巢湖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新型光电系统设备与驱动优化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科研平台、“安徽文艺评论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工业陶瓷制备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厅级科研平台、“安徽排球学院”“安徽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2个厅级教育实践平台、“巢湖学院生物信息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研究所”等校级平台33个。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件。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制定实施服务支撑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行动方案和服务环巢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提升计划,先后与安巢经开区、巢湖市政府、合肥市体育局、皖维集团等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7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近2亿元。60余项成果获领导批示或被政府采纳推广,其中《巢湖综合治理的法治路径》等6项成果获省委领导肯定批示,《关于提升经营性扶贫资产运营绩效的建议》等5项成果被中央部委采纳。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发展。积极拓展和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先后与韩国、美国、爱尔兰、马来西亚等国家18个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中部中西部合作举办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3+1合作项目。积极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与常州大学、嘉兴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省内外9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学校坚持“德学并举、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建校以来,累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8万多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五年来,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奖项3746项,其中国家级697项。1名学生荣获爱尔兰教育部颁发的“2022-2023年国际学生大使”称号,1名毕业生喜获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2名学生荣登《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6名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立足合肥市、扎根环巢湖、服务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发展道路,深化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607/E+
综合实力
653/E
择校顺序
省份26/安徽省
学校类型94/师范
学校参考类文理类
升学率
576

E+
新生质量
712

E
就业质量
608

E+
薪酬
715

E
教师水平
646

E+
教师绩效
644

E+
论文质量
582

E+
历史排名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排行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02
金融工程
115
D
020309
互联网金融
10
C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27
E+
030101
法学
379
E
040106
学前教育
181
D
040201
体育教育
187
D+
040202
运动训练
129
E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99
C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08
D
050201
英语
509
E+
050262
商务英语
104
C
050302
广播电视学
130
E
050303
广告学
158
E
050306
网络与新媒体
151
D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38
D
070201
物理学
245
E
070302
应用化学
293
E+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91
E
071202
应用统计学
135
E+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75
E+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78
E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37
D+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63
E
08041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135
E
08050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145
E-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04
E+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56
E+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136
E
080704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09
E-
080717
人工智能
346
E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54
E
080902
软件工程
382
E
080903
网络工程
183
E+
080905
物联网工程
294
E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76
E-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62
E
082504
环境生态工程
75
E-
083001
生物工程
202
E
083002
生物制药
88
E+
120108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141
E
120202
市场营销
272
D
120203
会计学
397
E
120204
财务管理
289
D
120207
审计学
59
D+
120801
电子商务
119
C
120901
旅游管理
219
D
120902
酒店管理
39
B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72
E
130201
音乐表演
138
D
130310
动画
128
E+
130401
美术学
229
E+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53
C
130503
环境设计
397
E+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
金融学类
287
D+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351
E+
0301
法学类
384
E+
0401
教育学类
312
E
0402
体育学类
195
C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385
E+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557
E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318
D
0701
数学类
435
E+
0702
物理学类
347
E
0703
化学类
440
E-
0711
心理学类
235
E
0712
统计学类
281
E+
0802
机械类
332
D
0804
材料类
340
E+
0805
能源动力类
253
E-
0806
电气类
320
E+
0807
电子信息类
424
D
0809
计算机类
522
E+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382
E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434
E-
0830
生物工程类
212
E+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504
E-
1202
工商管理类
411
D+
1208
电子商务类
153
C
1209
旅游管理类
119
B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407
E-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324
E
1304
美术学类
329
E
1305
设计学类
489
E+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