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佳木斯大学
Jiamusi University
东极壮阔,学府巍然佳木斯大学坐落于华夏东极、全国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市——佳木斯市。佳木斯于1947年解放,当时为合江省省会(张闻天为第一任书记),是解放战争的大后方,被誉为“东北小延安”,现为黑龙江省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对俄合作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城市交通四通八达,航班联结国内各主要城市,高铁是哈佳、牡佳和佳鹤的交汇点。佳木斯市辖区位于三江平原,这里拥有世界三大湿地之一的三江湿地、享誉中外的黑瞎子岛和独具特色的赫哲风情,是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学校始建于1947年7月20日,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和原佳木斯大学(市属)合并组成。2000年后,佳木斯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富锦师范学校、黑龙江省理工学校相继并入。校园占地132万平方米,并拥有富锦农场和四丰农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学校共有四个校区。主校区南依四丰山,北拥松花江,校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和全省首批“绿色校园”,是适合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现代化高等学府。学校资产总值20.9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4.5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先进。设有工程训练中心、佳木斯市政校企新电商人才培养基地等创新创业和实验实训平台。建有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实训大楼,宜居宜学的3栋研究生公寓、23栋本科生公寓和设施齐全的留学生公寓、5个集餐饮休闲交流于一体的学生美食餐厅,设有126个美食档口,可满足不同地区口味师生用餐需求。学校建有现代化的音乐厅、美术馆,设有符合国际“四大赛事”标准的红土、硬地等网球运动场地和冰球、速滑等“冰雪”运动场地,建有综合体育馆、标准游泳馆、田径场等各类标准化体育场地设施。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覆盖全校区、集有线和无线为一体的校园网,总出口带宽53G。学校还建有集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为一体,教育职能与服务职能兼具,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图书馆。积淀厚重,人才摇篮学校是黑龙江省唯一含有医学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十三五”期间“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设有26个学院(学部),现有教职工3800余名(含3个附属医院),高级职称1500余人。拥有共享“两院”院士和龙江学者等一批高水平人才,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获评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6个,获评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57名、省级教学名师15名、龙江名医43名、“三江英才”24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26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名,现有留学生147名,继续教育学生9200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籍考生4600人。学校发扬“边陲扎根、沃土壮根、实践固根”的“三根”育人精神,累计培养的40余万毕业生分布在各条战线。遍布全国各地的60余家佳大校友会,在广泛联络校友、助力母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元并包,学科齐全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法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基础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现有“新型生物医用口腔种植体及配套装备研发”省级“头雁”团队,“北药与功能食品”和“口腔生物医学材料研发及个性化制造”2个省级“双一流”特色学科及学科支撑平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3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专业集群1个;建成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团队、培育项目、优秀教学案例、“三进”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点共27个。学校是黑龙江省高校优质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已加入中国东西部课程联盟和全国UOOC联盟。学校是黑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黑龙江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重点建设高校、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注重科研,崇尚实践学校坚持瞄准科技前沿,立足服务行业和地方,在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智能农机装备、小儿脑瘫防治与康复、口腔种植关键技术、北药与功能食品、肠道微生态、自主智能与信息处理等研究领域特色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卫健委和国家民委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学校现有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产业研究院10个,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现有省社科联学术交流基地1个,省科普基地2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教育厅、文旅厅、民政厅研究基地3个,省创业孵化基地3个,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双创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核心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设有司法鉴定中心1个,首批通过国家CNAS认证认可;学校在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尤其是赫哲族研究、青少年近视防控等方面工作开展较早,成果丰硕。学校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学组组长单位、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现有《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医药科学》三种学术期刊公开发行。学校社科联获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称号。医教协同,融合发展学校现有附属医院3个、校医院(向阳区学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附属第一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地方高水平医院,省东部地区医学教育中心、临床医学科研中心、疑难病诊断及救治中心,是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高血压规范化诊疗与管理科教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称号;附属第二医院是东北三省最早建立的口腔专科医院,是黑龙江省首家也是目前黑龙江省唯一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黑龙江省口腔病预防诊疗中心;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口腔医学类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口腔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专科联盟单位;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是中国第一所从事小儿脑瘫防治、儿童康复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全国首家康复医学院,是国际残疾儿童学会联盟全球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理事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国家级儿童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曾获“全国助残先进集体”。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共获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4个。校医院(向阳区学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省级优质服务社区行创建单位,服务辖区7.4万居民,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基层实践基地,是佳木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是佳木斯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开放办学,交流互鉴学校现与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致力构建龙江东部地区教育向北开放桥头堡,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东北亚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论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国际交流活动,主办由中俄十所高校共同参加的“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学生数学、计算机竞赛”。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和“国际产学研用”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委托院校,并已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现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22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向前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坚持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而努力奋进。
东极壮阔,学府巍然佳木斯大学坐落于华夏东极、全国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市——佳木斯市。佳木斯于1947年解放,当时为合江省省会(张闻天为第一任书记),是解放战争的大后方,被誉为“东北小延安”,现为黑龙江省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对俄合作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城市交通四通八达,航班联结国内各主要城市,高铁是哈佳、牡佳和佳鹤的交汇点。佳木斯市辖区位于三江平原,这里拥有世界三大湿地之一的三江湿地、享誉中外的黑瞎子岛和独具特色的赫哲风情,是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学校始建于1947年7月20日,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和原佳木斯大学(市属)合并组成。2000年后,佳木斯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富锦师范学校、黑龙江省理工学校相继并入。校园占地132万平方米,并拥有富锦农场和四丰农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学校共有四个校区。主校区南依四丰山,北拥松花江,校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和全省首批“绿色校园”,是适合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现代化高等学府。学校资产总值20.9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4.5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先进。设有工程训练中心、佳木斯市政校企新电商人才培养基地等创新创业和实验实训平台。建有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实训大楼,宜居宜学的3栋研究生公寓、23栋本科生公寓和设施齐全的留学生公寓、5个集餐饮休闲交流于一体的学生美食餐厅,设有126个美食档口,可满足不同地区口味师生用餐需求。学校建有现代化的音乐厅、美术馆,设有符合国际“四大赛事”标准的红土、硬地等网球运动场地和冰球、速滑等“冰雪”运动场地,建有综合体育馆、标准游泳馆、田径场等各类标准化体育场地设施。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初具规模,建成了覆盖全校区、集有线和无线为一体的校园网,总出口带宽53G。学校还建有集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为一体,教育职能与服务职能兼具,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图书馆。积淀厚重,人才摇篮学校是黑龙江省唯一含有医学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十三五”期间“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设有26个学院(学部),现有教职工3800余名(含3个附属医院),高级职称1500余人。拥有共享“两院”院士和龙江学者等一批高水平人才,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一大批专家学者。获评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6个,获评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57名、省级教学名师15名、龙江名医43名、“三江英才”24名。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26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名,现有留学生147名,继续教育学生9200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籍考生4600人。学校发扬“边陲扎根、沃土壮根、实践固根”的“三根”育人精神,累计培养的40余万毕业生分布在各条战线。遍布全国各地的60余家佳大校友会,在广泛联络校友、助力母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元并包,学科齐全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法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11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基础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现有“新型生物医用口腔种植体及配套装备研发”省级“头雁”团队,“北药与功能食品”和“口腔生物医学材料研发及个性化制造”2个省级“双一流”特色学科及学科支撑平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3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专业集群1个;建成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2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团队、培育项目、优秀教学案例、“三进”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点共27个。学校是黑龙江省高校优质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已加入中国东西部课程联盟和全国UOOC联盟。学校是黑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黑龙江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重点建设高校、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注重科研,崇尚实践学校坚持瞄准科技前沿,立足服务行业和地方,在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智能农机装备、小儿脑瘫防治与康复、口腔种植关键技术、北药与功能食品、肠道微生态、自主智能与信息处理等研究领域特色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卫健委和国家民委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学校现有省重点实验室7个,省产业研究院10个,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现有省社科联学术交流基地1个,省科普基地2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教育厅、文旅厅、民政厅研究基地3个,省创业孵化基地3个,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双创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核心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设有司法鉴定中心1个,首批通过国家CNAS认证认可;学校在人口较少民族研究,尤其是赫哲族研究、青少年近视防控等方面工作开展较早,成果丰硕。学校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学组组长单位、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现有《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医药科学》三种学术期刊公开发行。学校社科联获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称号。医教协同,融合发展学校现有附属医院3个、校医院(向阳区学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附属第一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地方高水平医院,省东部地区医学教育中心、临床医学科研中心、疑难病诊断及救治中心,是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高血压规范化诊疗与管理科教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称号;附属第二医院是东北三省最早建立的口腔专科医院,是黑龙江省首家也是目前黑龙江省唯一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黑龙江省口腔病预防诊疗中心;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口腔医学类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口腔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专科联盟单位;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是中国第一所从事小儿脑瘫防治、儿童康复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全国首家康复医学院,是国际残疾儿童学会联盟全球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理事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国家级儿童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曾获“全国助残先进集体”。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共获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4个。校医院(向阳区学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省级优质服务社区行创建单位,服务辖区7.4万居民,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基层实践基地,是佳木斯大学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是佳木斯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开放办学,交流互鉴学校现与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致力构建龙江东部地区教育向北开放桥头堡,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东北亚教育、学术交流中心。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论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国际交流活动,主办由中俄十所高校共同参加的“中国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学生数学、计算机竞赛”。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和“国际产学研用”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委托院校,并已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现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22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向前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坚持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而努力奋进。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495/D
综合实力
586/E+
择校顺序
省份14/黑龙江省
学校类型103/综合
学校参考类综合类
升学率
555

D
新生质量
608

E+
就业质量
569

E+
薪酬
604

E+
教师水平
576

E+
教师绩效
737

E-
论文质量
431

D+
历史排名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排行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417
E-
030101
法学
422
E-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125
C
040104
教育技术学
81
D+
040106
学前教育
96
C+
040107
小学教育
84
C+
040201
体育教育
128
C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03
C
050101
汉语言文学
213
C
050201
英语
261
C+
050202
俄语
91
D
050207
日语
241
D
050306
网络与新媒体
193
E
060101
历史学
200
E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70
E+
070201
物理学
217
E+
070301
化学
178
D+
070501
地理科学
149
E
071001
生物科学
151
D+
071002
生物技术
178
D
071101
心理学
54
E+
071202
应用统计学
177
E-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35
D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05
D+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30
D+
080207
车辆工程
147
E+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202
E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174
E
080404
冶金工程
33
E+
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48
D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58
E+
080411
焊接技术与工程
19
C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142
E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50
D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25
E+
080703
通信工程
326
E
080801
自动化
284
E
080803
机器人工程
217
E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86
C
081001
土木工程
304
E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71
E
081302
制药工程
154
D
08230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36
E-
082303
农业电气化
11
E
082601
生物医学工程
106
E-
082801
建筑学
177
E
090112
智慧农业
47
E-
090403
动植物检疫
23
E
090502
园林
109
E-
100201
临床医学
98
D+
100301
口腔医学
56
D+
100401
预防医学
82
D
100701
药学
134
D
100705
药物分析
12
D
101001
医学检验技术
119
E
101005
康复治疗学
89
D
101101
护理学
144
E+
120201
工商管理
298
E+
120203
会计学
313
D
120209
物业管理
13
D
120410
健康服务与管理
70
E
120601
物流管理
252
E
120801
电子商务
163
D+
120901
旅游管理
238
D
130201
音乐表演
30
B+
130202
音乐学
248
E+
130203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26
D
130206
舞蹈编导
21
C+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135
E
130401
美术学
112
C+
130402
绘画
49
C+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96
E+
130503
环境设计
386
E+
130507
工艺美术
48
D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425
E-
0301
法学类
414
E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158
C
0401
教育学类
96
B
0402
体育学类
140
C+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259
C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312
C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450
E-
0601
历史学类
216
E
0701
数学类
469
E
0702
物理学类
333
E
0703
化学类
311
D
0705
地理科学类
257
E-
0710
生物科学类
198
C
0711
心理学类
206
E+
0712
统计学类
352
E-
0802
机械类
216
C
0803
仪器类
178
E
0804
材料类
169
C+
0805
能源动力类
198
E+
0806
电气类
271
D
0807
电子信息类
430
D
0808
自动化类
279
D
0809
计算机类
474
D
0810
土木类
332
E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289
D
0823
农业工程类
53
E+
0826
生物医学工程类
103
E
0828
建筑类
272
E
0901
植物生产类
157
E-
0904
动物医学类
74
E-
0905
林学类
114
E-
1002
临床医学类
105
D
1003
口腔医学类
60
D+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86
D
1007
药学类
135
D+
1010
医学技术类
143
D
1011
护理学类
152
E+
1202
工商管理类
390
D+
1204
公共管理类
468
E-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285
E+
1208
电子商务类
190
D+
1209
旅游管理类
309
E+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82
B+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319
E
1304
美术学类
79
B
1305
设计学类
347
D+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