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阜阳师范大学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阜阳师范大学坐落在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老庄文化发源地、管鲍故里、三曹故乡,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有着“百亿粮仓、颍淮善郡、书法名城、生态水城”的美誉。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汇千里长淮锦绣,聚三清贯颍灵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便捷,环境秀美怡人。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设立阜阳师范学院,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启动研究生培养,2019年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2022年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2024年获批安徽省重点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校60多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先后向社会输送20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维海、常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广泛赞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生23769人、研究生987人,占地114.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69万平方米。设置17个教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1个;设置70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大学分中心1个。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高校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中心,生物标本馆被认定为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图书馆、淮河文化馆被认定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校史馆被认定为安徽省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纸质图书218.9395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等41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以及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现有专任教师1345人,97.8%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比4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63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83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万人计划、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8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40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常凯院士等兼职教师109人。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五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43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773项,横向合作项目446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4项,学校教师获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732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399篇,获国家授权专利737项;出版著作232部。主办出版《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阜阳师大报》《安徽基础教育》。学校不断彰显实践育人特色,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1166项,省级学科竞赛奖励4913项,连续荣登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TOP300)、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Top20);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647项,其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07项。毕业生角色转换快、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影响。学校是安徽省首批省级华文教育基地,接收外国留学生来校短期进修、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与40余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坚持开展“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社团文化艺术节、校园生活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第二课堂活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创业研究院、第一批“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博学、自胜、勤行”的校训,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综合改革,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支撑安徽“三地一区”建设,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为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阜阳师范大学坐落在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老庄文化发源地、管鲍故里、三曹故乡,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有着“百亿粮仓、颍淮善郡、书法名城、生态水城”的美誉。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汇千里长淮锦绣,聚三清贯颍灵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便捷,环境秀美怡人。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设立阜阳师范学院,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启动研究生培养,2019年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2022年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2024年获批安徽省重点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校60多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先后向社会输送20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维海、常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广泛赞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生23769人、研究生987人,占地114.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2.69万平方米。设置17个教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1个;设置70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1个,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大学分中心1个。学校获批安徽省首批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高校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中心,生物标本馆被认定为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图书馆、淮河文化馆被认定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校史馆被认定为安徽省关心下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纸质图书218.9395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等41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以及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现有专任教师1345人,97.8%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比4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63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83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宝钢优秀教师、万人计划、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8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40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常凯院士等兼职教师109人。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五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43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773项,横向合作项目446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4项,学校教师获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732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399篇,获国家授权专利737项;出版著作232部。主办出版《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阜阳师大报》《安徽基础教育》。学校不断彰显实践育人特色,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1166项,省级学科竞赛奖励4913项,连续荣登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TOP300)、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Top20);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647项,其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07项。毕业生角色转换快、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影响。学校是安徽省首批省级华文教育基地,接收外国留学生来校短期进修、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与40余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西阿拉巴马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坚持开展“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社团文化艺术节、校园生活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第二课堂活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创业研究院、第一批“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继续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博学、自胜、勤行”的校训,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综合改革,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支撑安徽“三地一区”建设,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为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484/D+
综合实力
562/D
择校顺序
省份17/安徽省
学校类型63/师范
学校参考类综合类
升学率
544

D
新生质量
546

D
就业质量
554

D
薪酬
506

D
教师水平
596

E+
教师绩效
766

E-
论文质量
425

D+
历史排名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排行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01
经济学
247
E
020102
经济统计学
88
E+
020302
金融工程
112
D
020304
投资学
59
D
030101
法学
320
D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106
C+
040102
科学教育
34
D+
040104
教育技术学
87
D
040106
学前教育
114
C+
040107
小学教育
95
C+
040201
体育教育
74
B
040204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45
E+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69
C+
050201
英语
301
C
050207
日语
305
E
050261
翻译
123
D+
050301
新闻学
169
E+
050306
网络与新媒体
186
E+
060101
历史学
121
C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25
C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83
E
070201
物理学
153
D+
070202
应用物理学
160
E-
070301
化学
152
C
070302
应用化学
250
D
070501
地理科学
95
D+
0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78
D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156
E
071001
生物科学
138
C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75
E+
071201
统计学
169
E
080403
材料化学
123
E
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39
E
08041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138
E-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64
E
080703
通信工程
234
D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75
E+
080706
信息工程
41
E+
0807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96
D
080803
机器人工程
167
D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01
D
080902
软件工程
363
E
080905
物联网工程
315
E
080907
智能科学与技术
126
E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44
E
081302
制药工程
164
D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159
E+
083002
生物制药
75
D
090301
动物科学
72
E
090307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
11
D
090502
园林
88
E+
101001
医学检验技术
126
E-
101005
康复治疗学
133
E-
101101
护理学
188
E-
120105
工程造价
114
E
120108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125
E+
120201
工商管理
268
D
120204
财务管理
195
C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194
E+
120402
行政管理
234
E
120601
物流管理
118
C+
120801
电子商务
186
D
120901
旅游管理
269
E+
120902
酒店管理
109
E+
130201
音乐表演
196
E-
130202
音乐学
188
D+
130205
舞蹈学
160
E
130301
表演
49
C
130401
美术学
152
C
130402
绘画
147
E-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60
E+
130503
环境设计
438
E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1
经济学类
237
D+
0203
金融学类
256
D+
0301
法学类
329
D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138
C
0401
教育学类
113
C+
0402
体育学类
103
B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248
C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360
D+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261
D+
0601
历史学类
134
D+
0701
数学类
292
D+
0702
物理学类
252
D
0703
化学类
251
D+
0705
地理科学类
134
C
0710
生物科学类
253
D
0711
心理学类
225
E+
0712
统计学类
265
E+
0804
材料类
301
D
0806
电气类
345
E
0807
电子信息类
319
C
0808
自动化类
321
E
0809
计算机类
392
D+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277
D
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286
E
0830
生物工程类
202
D
0903
动物生产类
71
E
0905
林学类
93
E+
1010
医学技术类
182
E
1011
护理学类
190
E-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364
D
1202
工商管理类
367
C
1204
公共管理类
423
E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164
C
1208
电子商务类
196
D+
1209
旅游管理类
209
C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215
C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212
D+
1304
美术学类
158
C
1305
设计学类
498
E+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