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潍坊学院
Weifang University
潍坊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山东省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国际和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潍坊。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2000年由潍坊高等专科学校与昌潍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并入山东渤海进修学院的有关教育资源组建而成,先后入选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条件现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4万余平方米,校园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条件设施完备。资产总额2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馆藏图书320万余册、数字资源42.5TB。建有高标准的大型体育运动场和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山东省教育骨干网城市节点单位、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入选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创建单位,连年获评省文明校园。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62人,其中专任教师1557人,高级职称人员704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685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85人。有国家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45人,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研团队20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学科专业设有26个教学单位,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59个,涉及理、工、文、经济、管理、农、法、历史、教育和艺术10大学科门类。拥有电子信息、机械、农业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光学、区域经济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民俗文化学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2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5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省级思政课“金课”2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平台上线课程137门、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17门;出版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入选山东省一流教材3部。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级教研项目189项;教师获教学竞赛国家级一、二等奖各1项,省级奖项112项。人才培养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48人、国际学生40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深入实施“七四五”全环境育人工程。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索形成“行业+企业+专业”育人模式,与潍柴、歌尔、天瑞重工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7个,其中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现有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4个、山东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1个。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最高计算性能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持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事和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200余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50余项。办学73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38万余人,2024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人才培养满意度均达99.5%。科学研究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有组织科研,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30余项;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泰山文艺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建有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物联与大数据省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催化新材料与光化学转化省工程研究中心、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现代蔬菜种业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市厅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54个。出版专著240部,发表SCI、SSCI、CSSCI等收录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4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PNAS、EnvironmentalScienceandEcotechnology、IEEETKDE等国际顶级期刊;获授权发明专利25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期刊《潍坊学院学报》。服务社会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对接现代化强省强市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科技支持、文化教育和高端智库等服务,学校先后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近年来,与潍坊多个县市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实现了对地方优势特色和新兴产业的全领域覆盖和全方位服务,多项技术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先后建设潍坊乡村振兴学院、潍坊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潍坊企业家学院、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和平学研究院、岳镇海渎研究院等合作平台,主持编纂《潍坊通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国际交流合作秉持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与国外科研院所、教育机构互联互通,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换、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国际学生学历教育等交流合作。与俄罗斯、英国、法国、挪威、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招收40余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来校学习。学校获批“山东—中东欧青年人才实训基地”“山东农产品国际品牌研究中心”“和平学研究院”“城市外交研究院”,“潍坊RCEP研究中心”入选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前行。当前,全校上下正锚定目标、振奋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校训,发扬“和衷共济、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潍院精神,认真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和“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办学治校“八大工程”,凝心聚力求突破,挺膺担当铸新篇,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潍坊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山东省属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国际和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潍坊。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2000年由潍坊高等专科学校与昌潍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并入山东渤海进修学院的有关教育资源组建而成,先后入选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条件现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4万余平方米,校园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教学科研资源丰富,条件设施完备。资产总额2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馆藏图书320万余册、数字资源42.5TB。建有高标准的大型体育运动场和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山东省教育骨干网城市节点单位、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入选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创建单位,连年获评省文明校园。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62人,其中专任教师1557人,高级职称人员704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685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85人。有国家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45人,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研团队20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学科专业设有26个教学单位,2024年本科招生专业59个,涉及理、工、文、经济、管理、农、法、历史、教育和艺术10大学科门类。拥有电子信息、机械、农业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光学、区域经济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民俗文化学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2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5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省级思政课“金课”2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平台上线课程137门、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17门;出版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入选山东省一流教材3部。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级教研项目189项;教师获教学竞赛国家级一、二等奖各1项,省级奖项112项。人才培养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48人、国际学生40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深入实施“七四五”全环境育人工程。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索形成“行业+企业+专业”育人模式,与潍柴、歌尔、天瑞重工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7个,其中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现有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4个、山东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1个。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最高计算性能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持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事和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200余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50余项。办学73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38万余人,2024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人才培养满意度均达99.5%。科学研究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有组织科研,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30余项;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泰山文艺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建有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物联与大数据省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催化新材料与光化学转化省工程研究中心、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现代蔬菜种业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市厅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54个。出版专著240部,发表SCI、SSCI、CSSCI等收录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4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PNAS、EnvironmentalScienceandEcotechnology、IEEETKDE等国际顶级期刊;获授权发明专利25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期刊《潍坊学院学报》。服务社会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对接现代化强省强市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科技支持、文化教育和高端智库等服务,学校先后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近年来,与潍坊多个县市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实现了对地方优势特色和新兴产业的全领域覆盖和全方位服务,多项技术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先后建设潍坊乡村振兴学院、潍坊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潍坊企业家学院、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和平学研究院、岳镇海渎研究院等合作平台,主持编纂《潍坊通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国际交流合作秉持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理念,积极与国外科研院所、教育机构互联互通,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换、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国际学生学历教育等交流合作。与俄罗斯、英国、法国、挪威、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招收40余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来校学习。学校获批“山东—中东欧青年人才实训基地”“山东农产品国际品牌研究中心”“和平学研究院”“城市外交研究院”,“潍坊RCEP研究中心”入选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前行。当前,全校上下正锚定目标、振奋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校训,发扬“和衷共济、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潍院精神,认真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和“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办学治校“八大工程”,凝心聚力求突破,挺膺担当铸新篇,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479/D+
综合实力
550/D
择校顺序
省份29/山东省
学校类型98/综合
学校参考类理文类
升学率
483

D+
新生质量
532

D
就业质量
512

D
薪酬
736

E-
教师水平
652

E
教师绩效
726

E
论文质量
499

D
历史排名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排行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07
经济与金融
36
D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75
E
030101
法学
331
E+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84
E-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273
E-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38
E-
040106
学前教育
148
D+
040107
小学教育
211
E
040108
特殊教育
54
E
040201
体育教育
205
D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190
E
050101
汉语言文学
341
E+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264
E-
050201
英语
497
E+
050204
法语
108
E
050207
日语
290
E
050209
朝鲜语
60
E
050261
翻译
225
E-
050302
广播电视学
129
E
060101
历史学
205
E
060104
文物与博物馆学
51
E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19
D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72
E
070104
数据计算及应用
21
D
070201
物理学
216
E+
070301
化学
250
E
070302
应用化学
339
E-
071001
生物科学
255
E-
071002
生物技术
276
E-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93
E
071202
应用统计学
78
C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31
D
080205
工业设计
185
E-
080207
车辆工程
187
E-
080213
智能制造工程
205
E
080216
新能源汽车工程
35
E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186
E-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407
E-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106
D
080703
通信工程
254
D
080704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15
E-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86
E
080801
自动化
202
D+
080803
机器人工程
171
D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86
D+
080902
软件工程
375
E
080903
网络工程
148
D
080906
数字媒体技术
65
C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400
E+
081001
土木工程
330
E-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234
E+
081302
制药工程
204
E
08230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38
E-
082502
环境工程
318
E-
082710
食品营养与健康
55
E
082801
建筑学
180
E
090105
种子科学与工程
39
E
090106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35
E+
090502
园林
99
E
09060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11
E-
120103
工程管理
189
D
120202
市场营销
216
D+
120203
会计学
326
E+
120402
行政管理
213
E
120601
物流管理
304
E-
120604
供应链管理
52
E
120901
旅游管理
180
D+
130201
音乐表演
208
E-
130202
音乐学
161
C
130204
舞蹈表演
94
E+
130205
舞蹈学
60
C+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152
E-
130310
动画
117
D
130401
美术学
212
D
130405
书法学
99
E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85
D+
130503
环境设计
335
D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203
金融学类
406
E+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375
E
0301
法学类
340
E+
0302
政治学类
113
E-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305
E-
0401
教育学类
206
D+
0402
体育学类
284
D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406
E+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443
D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458
E-
0601
历史学类
192
E+
0701
数学类
325
D+
0702
物理学类
328
E
0703
化学类
385
E+
0710
生物科学类
364
E
0711
心理学类
218
E+
0712
统计学类
227
D
0802
机械类
315
D
0803
仪器类
193
E-
0807
电子信息类
316
C
0808
自动化类
203
D+
0809
计算机类
352
D+
0810
土木类
354
E-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273
D
0823
农业工程类
63
E-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422
E-
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320
E-
0828
建筑类
280
E-
0901
植物生产类
93
D+
0905
林学类
101
E
0906
水产类
57
E-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422
E+
1202
工商管理类
462
D
1204
公共管理类
418
E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302
E
1209
旅游管理类
245
D+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168
C+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301
E
1304
美术学类
207
D+
1305
设计学类
444
E+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