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历史排名
专业排名
专业类排名
学科门类排行


齐齐哈尔大学
Qiqihar University
齐齐哈尔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嫩江之滨闻名遐迩的丹顶鹤故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劳动湖畔,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享有“环湖大学”的美誉。学校是黑龙江省属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全国文明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一期)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23个学院(部),7个教辅单位。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5个,涵盖12个学科门类,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8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市场营销等1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园艺专业获批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83项,近三年来荣获省教学成果奖41项。与齐重数控、飞鹤乳业等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培育高校和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现有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是黑龙江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化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具有3个以上ESI前1%学科的7所省属高校之一。获批省“双一流”(二期)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汉麻(工业大麻)精深加工及检测关键技术2个学科群获批省“双一流”(二期)特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列为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二期)优势特色学科。开展研究生教育39年,拥有省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特聘教授16人和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3个。近三年获批各类各级科研课题1487项,其中国家、省部级课题174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6项。发表在核心刊物和被三大检索系统检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逐年递增。学校是黑龙江省首批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单位,获批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项目。学校现有寒区麻及制品和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两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我省唯一建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省属高校。获批工业大麻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获批表面活性剂与工业助剂、玉米深加工理论与技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微纳传感器件、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和大数据网络安全检测分析等7个省重点实验室,获批玉米主食工业化工程、果蔬杂粮饮品工程、农业多维传感器信息感知、精密制造装备及工业感知工程等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微生物制剂产业化和工业大麻加工技术等2个省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化和农用生物制剂产业化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嫩江流域区域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省重点培育智库,是省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获批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养殖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被鉴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谷氨酸浓缩母液的常温脱盐以及资源化利用”专利转化达2000万元,为年度单项成果转化省属高校第一,为我省引进战略投资3亿元。学校与齐齐哈尔等地市持续开展战略合作,与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黑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9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6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555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头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六个一批”人才,龙江科技英才,省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和省部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荣誉35人,拥有省、市领军人才梯队22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在校生总数28819人,其中本科生25958人、研究生2861人,另有留学生100人、成人生2806人,招生规模和就业质量逐年进步、稳中有升。在7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几代齐大人保持和弘扬了“艰苦奋斗、奉献边疆”的办学传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各类高素质人才,涌现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龙江英才等优秀校友。他们扎根龙江,遍布祖国各地,以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美誉在工作岗位上广泛受到好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图书馆藏书294万册,电子图书24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2个,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3种。建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和现代语言实训室共计282间,每个多媒体教室均具有主播教室功能,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控室实现了多媒体教室集中管理和控制。拥有省内一流的体育馆、游泳馆、音乐厅和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学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以“养正毓德、精存自生”校训、“大爱、大道、大学”校风、“为人、为学、为师”教风、“致知、致用、致远”学风为核心的齐大精神,自2011年起连续四届获批“全国文明单位”殊荣,获教育部指派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校地合作成功打造的大型风情音画《达斡尔人》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等十一项大奖,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全省高等学校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在区域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领力量。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相继与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及地区90余所院校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校际往来、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被教育部确定为“中俄大学生艺术交流基地”,是“来华留学生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和“来华留学生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培养学校。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齐齐哈尔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力服务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向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昂首前行!(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4年10月)
齐齐哈尔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嫩江之滨闻名遐迩的丹顶鹤故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劳动湖畔,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享有“环湖大学”的美誉。学校是黑龙江省属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全国文明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和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一期)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23个学院(部),7个教辅单位。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5个,涵盖12个学科门类,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8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市场营销等1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园艺专业获批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3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83项,近三年来荣获省教学成果奖41项。与齐重数控、飞鹤乳业等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培育高校和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现有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是黑龙江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化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具有3个以上ESI前1%学科的7所省属高校之一。获批省“双一流”(二期)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汉麻(工业大麻)精深加工及检测关键技术2个学科群获批省“双一流”(二期)特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列为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二期)优势特色学科。开展研究生教育39年,拥有省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特聘教授16人和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3个。近三年获批各类各级科研课题1487项,其中国家、省部级课题174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6项。发表在核心刊物和被三大检索系统检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逐年递增。学校是黑龙江省首批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单位,获批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项目。学校现有寒区麻及制品和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两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我省唯一建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省属高校。获批工业大麻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获批表面活性剂与工业助剂、玉米深加工理论与技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微纳传感器件、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和大数据网络安全检测分析等7个省重点实验室,获批玉米主食工业化工程、果蔬杂粮饮品工程、农业多维传感器信息感知、精密制造装备及工业感知工程等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微生物制剂产业化和工业大麻加工技术等2个省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化和农用生物制剂产业化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嫩江流域区域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省重点培育智库,是省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获批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养殖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被鉴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谷氨酸浓缩母液的常温脱盐以及资源化利用”专利转化达2000万元,为年度单项成果转化省属高校第一,为我省引进战略投资3亿元。学校与齐齐哈尔等地市持续开展战略合作,与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黑沃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9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6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555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头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六个一批”人才,龙江科技英才,省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和省部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荣誉35人,拥有省、市领军人才梯队22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在校生总数28819人,其中本科生25958人、研究生2861人,另有留学生100人、成人生2806人,招生规模和就业质量逐年进步、稳中有升。在7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几代齐大人保持和弘扬了“艰苦奋斗、奉献边疆”的办学传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21万余名各类高素质人才,涌现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龙江英才等优秀校友。他们扎根龙江,遍布祖国各地,以踏实敬业、会学善用的美誉在工作岗位上广泛受到好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图书馆藏书294万册,电子图书24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2个,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3种。建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和现代语言实训室共计282间,每个多媒体教室均具有主播教室功能,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控室实现了多媒体教室集中管理和控制。拥有省内一流的体育馆、游泳馆、音乐厅和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学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以“养正毓德、精存自生”校训、“大爱、大道、大学”校风、“为人、为学、为师”教风、“致知、致用、致远”学风为核心的齐大精神,自2011年起连续四届获批“全国文明单位”殊荣,获教育部指派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校地合作成功打造的大型风情音画《达斡尔人》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等十一项大奖,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全省高等学校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在区域社会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领力量。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相继与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及地区90余所院校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校际往来、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被教育部确定为“中俄大学生艺术交流基地”,是“来华留学生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和“来华留学生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培养学校。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齐齐哈尔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力服务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向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昂首前行!(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4年10月)
展开
指标体系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388/C
综合实力
523/D
择校顺序
省份12/黑龙江省
学校类型83/综合
学校参考类理文类
升学率
514

D
新生质量
563

D
就业质量
531

D
薪酬
628

E+
教师水平
481

D+
教师绩效
625

E+
论文质量
337

C
历史排名
2025
中国大学排名
2025中国大学综合排行
名






专业排名
2025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排名
等级
010101
哲学
77
E-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90
D
030101
法学
398
E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93
C+
040101
教育学
68
E+
040104
教育技术学
104
E+
040106
学前教育
85
B
040107
小学教育
223
E-
040201
体育教育
137
C
040202
运动训练
114
E+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83
C+
040206
运动康复
42
D+
050101
汉语言文学
189
C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143
D+
050201
英语
212
C+
050202
俄语
76
D+
050203
德语
89
E-
050207
日语
211
D+
050209
朝鲜语
63
E
050302
广播电视学
95
D
060101
历史学
118
C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36
C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223
D
070201
物理学
134
C
070301
化学
154
D+
070302
应用化学
167
C
070501
地理科学
100
D+
071001
生物科学
120
C
071002
生物技术
167
D+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20
D+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97
D+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124
D+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69
E+
080403
材料化学
78
D+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44
D+
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00
D+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66
D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99
C
080703
通信工程
183
C
080717
人工智能
200
D+
080801
自动化
223
D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46
C+
080902
软件工程
283
D
080905
物联网工程
108
C+
08091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26
C
081001
土木工程
231
D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9
C
081302
制药工程
140
D+
081304
能源化学工程
37
D+
081601
纺织工程
29
E+
081701
轻化工程
29
D
081702
包装工程
27
D
082502
环境工程
256
E+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110
C
082702
食品质量与安全
102
C
082705
酿酒工程
22
E
082802
城乡规划
130
E+
083001
生物工程
134
D+
090102
园艺
57
D+
090501
林学
41
E
090502
园林
62
D+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46
E+
120201
工商管理
246
D
120202
市场营销
191
C
120204
财务管理
99
B
120902
酒店管理
120
E+
130201
音乐表演
29
B+
130202
音乐学
269
E+
130206
舞蹈编导
16
B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58
E+
130309
播音与主持艺术
97
D
130401
美术学
183
D+
130402
绘画
60
C+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161
C+
130503
环境设计
155
C+
130504
产品设计
142
C
130505
服装与服饰设计
74
C
专业类排名
2025
专业类代码
专业类名称
排名
等级
0101
哲学类
78
E-
0204
经济与贸易类
342
E+
0301
法学类
393
E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116
C+
0401
教育学类
125
C+
0402
体育学类
105
B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205
C+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265
C+
0503
新闻传播学类
332
D
0601
历史学类
141
D+
0701
数学类
282
C
0702
物理学类
249
D
0703
化学类
214
C
0705
地理科学类
213
E+
0710
生物科学类
180
C
0711
心理学类
143
D+
0802
机械类
260
D+
0804
材料类
181
C+
0806
电气类
279
D
0807
电子信息类
244
C+
0808
自动化类
259
D
0809
计算机类
289
C
0810
土木类
280
E+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161
C+
0816
纺织类
36
D
0817
轻工类
40
C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331
E+
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110
C+
0828
建筑类
266
E
0830
生物工程类
179
D
0901
植物生产类
81
C
0905
林学类
59
C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447
E
1202
工商管理类
304
C
1209
旅游管理类
383
E-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91
B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209
D+
1304
美术学类
123
C+
1305
设计学类
166
B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
年份
取消
2025
2024
2023
2022